- · 《中国中药杂志》栏目设[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数据库[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收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征稿要[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刊物宗[09/01]
涨知识 | 郭沫若《芭蕉花》,一起聊聊中药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郭沫若《芭蕉花》 中 药 材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在1924年8月,郭沫若先生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郭沫若《芭蕉花》
中 药 材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在1924年8月,郭沫若先生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芭蕉花》,用于表达对母亲的感怀之情。
文中描述的是郭沫若先生小时候,为了给有“晕病”的母亲治病,偷摘芭蕉花的故事:
母亲因为过于劳苦,身子异常衰弱,每年立秋的时候总要晕倒,在旧时这种情况被称为“晕病”。病发的时候,母亲只能倒头睡在床上,终日呻吟呕吐,吃不了东西,有时候连茶水都喝不了,生病大约两个星期后才恢复食欲,每次母亲都像是害了场大病一样。
在四川,相传芭蕉花是治疗晕病的良药,所以母亲生病的时候,都会食用芭蕉花。因为芭蕉在四川栽种,不容易开花,所以价格不便宜,芭蕉花在当时需要两只鸡的价钱,而且还不常有。所以,当母亲又一次发病后,年仅五六岁的郭沫若就和二哥去偷摘了芭蕉花回来,给母亲治病。
古籍论述芭蕉花
中 药 材
除了郭沫若先生《芭蕉花》文中提到的“治疗晕病”外,古往今来,不少古籍里也都记录有芭蕉花的功效,如:
1、五代时期著名的本草书,现在用于研究中药和五代药学史的重要文献《日华子本草》中明确指出芭蕉花能够“治心痹痛(心痹是指以心胸憋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严重者可心痛彻背,如锥刺心)”。
2、中国现存古代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为完整的作品《滇南本草》,这本有着中医药精华汇编性质的医学,早《本草纲目》140多年,其中指出芭蕉花能够:“暖胃,散痰,软坚。治寒痰停胃,呕吐恶心,吞酸吐酸。”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软坚”,它是化痰瘀、软坚结的一种治法。比如肿瘤形成后,聚结成块,有的坚硬如石,故称之“岩”。对此,《内经》很早就提出了“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的治法,以后逐渐形成软坚散结之法。软坚散结药物能使肿块先软化,以后逐渐消散。
3、介绍地方性草药的专书《分类草药性》中指出,芭蕉花具有“治头眩昏,气痛,散血。”的功效。
芭蕉花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大家可不要小看它哦。
资料参考:郭沫若《芭蕉花》、《日华子本草》、《滇南本草》、《分类草药性》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2/0120/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