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中药之父李时珍,一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的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知识。我国古代长期发现并积累的中药知识,大部分都已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之中。 其实大家都知道 ''用药如用兵'' ,中药其实就是

中国的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知识。我国古代长期发现并积累的中药知识,大部分都已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之中。

其实大家都知道''用药如用兵'',中药其实就是中医治病的根本,那么可能有人会好奇问道:为什么中药不管里面有没有动物类药物而都叫作本草呢?

最具名气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个名称是不是存有一定的问题呢?其实这就像小说《水浒传》当中虽然有三位女性但却仍称为一百单八位好汉一样,这其实也就是一种习惯性的统称,故在历代中药类书籍用名皆称为本草。


由于本草学中有着对一些药物的产地、制法及配方的叙述,涉及方面十分广泛,而中药对于疾病的医治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里也就需要提及一个了不起的人:李时珍。

李时珍,明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生于湖北的一个中医世家。少年之时,他常跟随父亲和哥哥上山亲自采认药物,或有时帮父亲抄写医方,听父亲李闻言讲解药物特性。当时考科举盛行,他十四岁便考中了秀才。但他却热衷于医药事业,对枯涩乏味的八股文并没有丝毫的兴趣。因而最后他考举人三次皆落榜后,放弃了科举仕途,一心沉醉于行医当中,他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讹误。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时珍38岁时,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基础。

这期间,李时珍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各地的药材,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包括《本草品汇精要》。与此同时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丰富知识。

他详细研究了古代相关的本草及医书类书籍,并且还长期深入民间向百姓学习,到深山密林之中采摘药材,相传在当时的武当山是属于皇家园地,是不允许私人进入山中采摘药材的,但是武当山当中却蕴含着很多贵重的药材。


据李时珍自己在《本草纲目》当中记载这武当山之中还有一种果子能够益寿延年,已被朝廷选奉为皇帝贡品,当时李素珍就觉得非常好奇,想进去一探究竟,但是被武当山门徒拒之门外,李时珍的徒弟与武当山的门徒竟执棍厮打了起来,最终李时珍将实情告知了武当山的掌门,最后才得以入园观看,发现这其实也只不过是一句普通的果树而已,并没有外界宣传那么神奇。

他还开辟了药园栽培药物,经过二十七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在六十一岁之时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该书不仅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也将以前的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该书载药共计约一千九百余种,对很多有错误的药物进行了更正。


李时珍在研究工作之中,虽然博觉群书,但却并没有成为书籍的奴隶,他更加注重实践,对前人的见解持客观的批判态度。如他研究古代炼丹术之时,吸取其中关于药物性质及制法的有价值的部分,但又揭露了服用炼丹药求得长生不老的那套学说的不合理性。

据有关统计,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参考书籍极为丰富,其他与道教、道家有关的,大约是20%左右。全书总共附方1.1万多个,其中道药道方3千多个,更是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而唐代以前的医书,其中和养生有关的内容比重特别大,那时自然只有有钱人才顾得上养生。《本草纲目》却重在看病,寻药治病,里面还记载了大量廉价药物,特别适应当时普通劳动人民的需要。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1/1212/1844.html



上一篇:全覆盖!打通中医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医圣华佗:古代中医药中西合璧的第一人,也是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