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这味中药被誉为“扶阳第一药”,虽然毒性大,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古人曾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其实在大自然中也有这种情况出现,比如说在植物中,同一个植物的不同部位,往往会有不同的作用,甚至性质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最有

古人曾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其实在大自然中也有这种情况出现,比如说在植物中,同一个植物的不同部位,往往会有不同的作用,甚至性质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最有趣的莫过于乌头、附子、天雄它们仨。它们仨都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根,不过乌头是母根,附子和天雄是子根,而天雄是子根中“长而尖”的。然而,它们仨,光环最大的却是附子。

附子这味药,使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不难看出,附子的作用还是比较强的,但是仅仅从这些作用来看,附子似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啊!


然而在医圣张仲景时代,张仲景将附子与炙甘草和干姜进行了配伍,形成了“四逆汤组合”,此方一出,仿佛在寒冬的冰天雪地里突然来了一轮暖阳,驱散阴霾、消融寒冰,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张仲景用这个经方用来治疗“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等疑难杂症,让附子变成了一个能够挽救危急重症的奇特方剂。

然而,真正将附子这味中药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的是清代医学家郑钦安,他认为,“ 桂、附、干姜, 纯是一团烈火, 火旺则阴自消, 如日烈而片云无。况桂、附二物,力能补坎离中之阳,其性刚烈极,足以消尽僭上之阴气,阴气消尽,太空为之廓廊,自然上下奠安,无偏盛也,岂真引火归源哉”。于是,附子变成了“扶阳第一药”。

那么,附子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作用呢?据《药典》记载,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作用,适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对于附子的用量,常规用量为3~15g。需要注意的是,附子这个药孕妇禁用。


由于附子的毒性比较大(史书记载,汉宣帝刘病已的平民皇后许平君就是被附子毒死的),所以在临床使用时要极其小心谨慎。不过后世医家为了方便附子更好的入药,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于是便对附子进行了炮制,也就是现代常用的淡附片和炮附片。这两种附片的炮制方法各不相同,不过通过炮制都能克制一定程度的毒性,且能增强一定程度的药性。那么,这两种附片究竟是如何炮制的呢?

首先来说说淡附片,这种附片是在盐附子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用清水浸泡漂洗,每天换水2~3次,等到把盐漂洗干净后,放在锅里与甘草和黑豆一起煮,一直到切开后口尝只有一点点麻辣感之后,去掉甘草和黑豆,切成两瓣,回锅再煮两小时,切片晒干。那么,炮附子片呢?也是在盐附子的基础上用清水浸泡漂洗一晚上,去皮切片,然后用水泡,直到用口尝只有一点点麻辣感的时候,取出,用姜汤浸泡至少一天,然后蒸熟,焙干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大火炒至烟起,微微鼓裂为度,放凉干燥后即可入药。


当附子经过了这些炮制,是不是就没有毒性了?NO!想太多了,虽然经过了这些炮制,附子的毒性只是小了很多,在煎煮的时候,依然还是需要配伍、剂量和煎煮时长。一般在配伍上,不要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等中药同用;剂量一般不要太大;煎煮时长依然要在1个小时以上,以口尝没有麻口为度。虽然这个中药的毒性很大,但是用好了却能发挥它神奇的功效,能挽救危急重症于顷刻之间。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1/1013/1667.html



上一篇:一味“止麻”的中药!化解手麻、脚麻、腿发麻
下一篇:“传统医药国际化”全球企业排名 中药“走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