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6种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医不教的秘诀在于量。同一种药物,有时剂量不同,主要治疗作用也不同,临床效果会有很大差异,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因此,深入研究药物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是发挥中药

中医不教的秘诀在于量。同一种药物,有时剂量不同,主要治疗作用也不同,临床效果会有很大差异,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因此,深入研究药物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是发挥中药疗效、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

1

麻黄

麻黄性味淡温,性辛温。可达到皮肤表层,走经络,祛风邪,祛寒毒。剂量应该很重。

如果天气寒冷多风,用10~15克。常用的有麻黄汤和小青龙汤。

如果是风寒湿痹,用15~30克入桂枝芍药知母汤、五福麻心桂姜草汤,用量少则效果不佳。

若寒邪深入少阴、绝阴,藏于筋骨之间。如不能用麻黄、广归,用量宜清淡,3~5克,如养和汤。

老年男性有大量麻黄,怀疑会引起癫痫发作,但这种副作用可用于治疗儿童遗尿症。与益智人、芡实、金樱子、莲子等补肾品相容。

2

柴胡

不同剂量的柴胡具有非常不同的临床效果。 《药华医》:“柴胡性淡清,主行散,味微苦,主泄泄。若用二三毫,可散皮……若用不足三四穴,可升可沉。”

若用于退热,用量要大,15~30克,如柴格解热汤、柴胡大元汤、小柴胡汤,用量过轻达不到解热作用。

若用于疏肝解郁,用量适中,10~15克,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等。 用量用量过大,会使肝气泄出过多,效果适得其反,损伤阳气肝阴。

养阳气,少量即可,一般不超过6克,如补中益气汤、生辰汤等。 用量过大,会削弱人参、黄芪的气功,直接影响气阳之效。

3

选择

《辨证论治》:“升麻少用加气,多用加血。” 少量升麻可升阳,引起皮疹

若用于治疗慢性腹泻、脱肛、子宫脱垂、崩漏、崩漏及其他气虚下沉、风疹、麻疹等症,则用量宜少,补中益气汤、聚元煎、生鲜汤、升麻、葛根汤等3~6克。

重能深入血液,达到凉血解毒的效果,如治疗痈肿疮毒、热毒血痢等热毒征,用量宜大,可常用15克以上,如升麻汤、麻黄升麻汤等。

若用于治疗一般阳明胃肠郁热证,用量宜适中,10~12克,如清胃散、普济消毒汤等。

4

抢火

《本草汇言》:“强火能达到四肢,疏通血管,透邪,散风寒风湿。故溃疡证能泄毒,溃筋;用其治疗羞涩、清涩、肿痛难治;风证治功能障碍、惊厥、癫痫、麻痹。

身轻而不重,气清而不浊,味辛而散,性欲不止,所以上头下下。足,蔓延至四肢,以隔煞气。并且。 "

所以如果用于风寒外感,10-15克,如九味强火汤;如用于风湿病,用量应增加,15-30克,如除风石强火汤、强火生石汤等。

若用于痈疽引毒、溃烂生肌,或用于脾虚行脾健胃行气,用量宜轻,以示指导,让药行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升阳益胃汤、强火透骨汤为指导,3~6克。

5

黄芪

黄芪具有“量少则滞,量大通过”的特点。如无虚,用量一般为10-20克,如归脾汤、生鱼汤、十全大补汤等。

固表止汗治汗证,黄芪用量30克,如气虚自汗玉屏风散,阴虚盗汗当归六黄汤。

黄芪用量30-40克,用于治疗气虚下沉、崩漏脱肛、脏腑下垂。治疗腹水及下肢水肿,黄芪用量40-60克。

如补中益气汤可治疗脾虚、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等气虚郁症,聚元健主要治疗气虚郁滞、血虚失血、死气沉沉等症。杨。

治疗气滞痹痛,黄芪用量一般从30~60克开始,逐渐增加,如补阳还五汤。

同时,黄芪对血压有双重调节作用。若用于低血压,黄芪用量不宜超过15克。如果用于高血压,黄芪的用量应在15克以上。

6

红花

《药华仪》:“红花,善经,是行气血之药,能降也补,各有妙义。如果用三四块钱以上,会太辛辣,使血散。

同苏木精化瘀,合桂皮止经,佐桂芍药治疗全身或胸腹气血刺痛,此作用导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1/0712/1391.html



上一篇:依法发展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 中医药八五普法系
下一篇:滑膜炎“最怕”2味中药,熬水喝掉,行气活血,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