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三七是“明星药材”,生吃活血、熟吃补血,服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七经常会利用帮助滋补身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三七的功用,原来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历来都是以三七作为伤科金疮药,现在更多作为补品食用。 目前对三七

三七经常会利用帮助滋补身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三七的功用,原来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历来都是以三七作为伤科金疮药,现在更多作为补品食用。

目前对三七的药效主要用在止血、造血的地方;因为有镇痛作用,还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以及抗炎、衰老、降低血脂的作用。

三七粉有着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癌抗癌的功效,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服用,下面咱们就说一下,三七粉正确的服用方式、服用时机和服用剂量!

三七粉,生吃,是性寒,止血活血、散瘀消肿,活血化瘀,清理血液,降三高。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温水冲服,觉得苦可以兑蜂蜜,每天两次(有胃病患者建议饭后半小时服用)。

三七粉,熟吃,性温,补血,养血,补体质。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开水冲服。或者兑鸡汤,炖瘦肉,炖鸡蛋,时间不限。

服用三七的最佳时间,是早上还是晚上?

三七因为价值高,就要将它的营养保留在最好,这样才不至于浪费它对人体的保健效果。通常在吃完早餐之后以及晚上睡觉之前吃,都属于人体吸收营养的最佳的时间,不至于浪费。

三七粉5不喝,只有喝对了,功效才会翻倍

月经期不喝:女性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的难言之隐,三七可以活血化瘀,而女性月经期间子宫需要将污血排出体外,不适合服用三七。

感冒时不喝:三七有活血的作用,能有助于去除体内的火气,不过如果感冒的话就不要服用了。

不要大量的喝:三七虽然有好处多,但是会有人觉得加大剂量这样效果就会更好,其实并不是。不管什么东西都是物极必反的,在冲泡三七粉时,要注意控制三七粉的用量。

孕妇儿童不喝:孕妇儿童都属于体质比较敏感时期,三七粉能活血降压,不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孕妇长时间服用没有什么好处,在发育期的儿童也不要喝,可能会导致个子长不高,对发育不利。

不要病了再喝:很多人患病后,不吃药通过三七来改善,那肯定是没有太大的效果的。服用三七也要注意配合药物,平时带着保养,不要等到生病才想起它。

三七粉泡水喝好处多,但是我们要注意它的方法,冲泡时切忌用热水,温水为宜。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1/0616/1284.html



上一篇: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市中医医院选送情景剧《布鞋大夫》获全省中医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