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记住这一味中药,养肺,调脾,补肾,雷涛医师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天我和大家分享这么一味中药材,它不光是中药也是一味食疗养生的药食食材,它就是黄精。 我们来看,这个黄精到底有什么功效和好处呢? 黄精味甘而性平,味浓而气薄,可以入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这么一味中药材,它不光是中药也是一味食疗养生的药食食材,它就是黄精。

我们来看,这个黄精到底有什么功效和好处呢?

黄精味甘而性平,味浓而气薄,可以入脾、肺、肾三脏,能养肺、调脾和补肾,是属于气血双补兼通调滋补三焦之良药。

黄精,长得就像我平时食用的山药,土豆一样,是用生长在地下的根块做为药食。但是黄精的肉质根生长缓慢,要到第三年才会开始生长,一年才长一节,因此黄精尽得大地之精华,所以称为黄精。在古代时候,遇到荒灾之年,粮食匮乏饥饿不能裹腹时,人们就用黄精当食物吃,关于黄精也有很多的传说都是和人们遇到饥荒的故事,所以它在过去就是人们的食物了,在古代一些养生典籍中记载,黄精更是延年益寿的好东西,有“久服成仙”之说。

所以黄精这位中药性温平和,主要具有养阴润肺、滋肾益精、补脾益气之功效,可填精髓、补虚损。在临床调理身体时,我都将黄精多用于体虚、倦怠、食欲不振的患者食用,黄精对延缓衰老,改善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总结一下黄精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脾气虚或脾阴不足。补肾益精的功效,主治肾虚精亏,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肾润肺的功效,主治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等。

我总结的黄精的自我日常食用方法: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我推荐给您黄精粳米熬粥喝,可以取黄精30克熬取汁,再用熬好的药汁加入适量粳米熬粥,服用时可以加适量的冰糖服用。对于身体虚弱、肺虚咳嗽、支气管炎人群可以常常熬黄精水喝,可以补虚抗病延年。对于肾虚的人也可以和枸杞放在一起煮水饮用。

所以黄精可以补五劳七伤。凡百病最后没有不伤到脾胃的,所以治虚劳也得从脾肾培养起来。

大家好我是雷涛医师,执业中药师。很高兴您打开链接进入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查看我每天为您分享的中医药知识。我平时会给大家分享我行医近二十年的各种疑难病症的治愈经历,以及我的用药,针灸,食疗,中医话疗等诸多调理身心方面的经验。希望您在阅读时也能将我的文章转发和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也认识我和我一起交流学习探讨养生之道,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感恩相遇!感恩相识!

#大家健康超能团# @大家健康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1/0328/873.html



上一篇:广州市黄埔区搭平台 人工智能为中医药产业赋能
下一篇:东营市卫生健康暨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