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此物被人称为“最苦”的中药,入药也最能清心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物被人称为“最苦”的中药,入药也最能清心火、解热毒、除湿气!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而大多数的中医良药,也都是偏带有一股浓郁的苦涩之味。但是,在诸药之中哪一味

此物被人称为“最苦”的中药,入药也最能清心火、解热毒、除湿气!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而大多数的中医良药,也都是偏带有一股浓郁的苦涩之味。但是,在诸药之中哪一味良药能称为“最苦”的药呢?

民间有句老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这人们熟知的“黄连”,可以说它是最苦的中药也不为过!

黄连之苦,很多人都是难以接受的,想必这也是年轻人不喜欢喝中药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也正是这最苦的中药,才有着最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

黄连虽苦,但是它却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也是最能清心火、解热毒、除湿气的良药。从古至今,黄连在很多中药方剂之中都可堪当重任!

黄连入药可追溯至数千年前,早在千年之前的《神农本草经》之中就已经有了关于黄连的记载,并且明确了它的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良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中这样描述到,黄连因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黄连”。而后更是详尽的记载到“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解火之主药”,且无论是五脏之火、三焦之火、湿热之火等诸火邪,黄连皆可用之。

而至今日,黄连之苦虽然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因为它较好的药用价值依旧活跃在现代的中医方剂之中。

那么,这至苦的黄连,究竟有何妙用呢?

1、黄连最能清火邪。

黄连为大苦大寒之药,有较好的降泄清火之功,自古以来都被视为是清热泻火之要药。尤其是在清解心中之火、胃中之火、肝中之火等方面,最为适宜。

比如人们常见的心火实热之症,常会出现心烦气躁、心悸不安、虚烦而不得眠的情况,此时用黄连最为对症。中医里面常用的黄连安神丸、黄连阿胶汤、泻心汤等,对于缓解此类病疾都是非常合适的。

而对于肝火旺盛,且出现肝火犯胃导致胸胁胀痛、嗳气吐酸水、咽干口燥之症,也可以黄连为主药使用。像最为常用的左金丸,正是以黄连和吴茱萸同用,最适用于此症。

2、黄连最能解热毒。

苦寒之品多有清解热毒之功,而黄连属大苦大寒之药,更是有清解热毒的良效。

尤其是当热毒火邪郁结于肌肤而不能发散导致的疮痈、疔毒、红肿疼痛等情况,黄连最能解之。像黄连救苦汤,正是以黄连配伍升麻、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材,最善于疗热毒疔疮之疾。

现在也有很多用黄连制成的膏剂或者黄连液,对于此类疔疮丹毒也是有良效的。

3、黄连可以止泻痢。

黄连还有一奇效,就是它有极好的止痢之功,尤其是湿热引起的痢疾,黄连用之即愈。在古代,古人甚至说“黄连为止痢之最”,可见它在止痢方面具有奇效。

像生活中常见的痢疾带有腹痛,有里急后重之感的时候,就可以用黄连搭配木香同用,现在的成药香连丸、香连片等正是如此。

其实在古代,人们出现轻微痢疾的时间,直接煮一碗黄连茶饮用即可。这要比我现在打针输液、使用抗生素还要好,只不过对于黄连的苦涩之味,现代人恐怕是避之不及吧。

中药发展这么久,虽然看似笨拙,却内在高明。从黄连我们就可以看出,现代很多人生病喜欢使用抗生素,但是往往使用不久便会产生耐药性而失效,而黄连缓解湿热痢疾,千年来未曾失效,想必这就是中医的智慧吧。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1/0324/848.html



上一篇:保障市民享有优质中医药服务!《上海市中医药
下一篇:荒地1野草,外形其貌不扬,却是中药“珍宝”,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