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两味中药,帮你彻底消灭恼人的耳鸣特简单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耳鸣这件事困扰很多中年人,今天和大家说说,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调养。 对于80%的人而言,他们出现了耳鸣但无其他耳部疾病,也不影响生活、工作、休息,大家可以不必在意,但

耳鸣这件事困扰很多中年人,今天和大家说说,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调养。

对于80%的人而言,他们出现了耳鸣但无其他耳部疾病,也不影响生活、工作、休息,大家可以不必在意,但是如果耳鸣不断加重,影响到睡眠、工作、生活,就需到医院就诊,但是这类人通常只占20%。

如果经过检查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如听神经瘤、颅内血管瘤等,或者经过长期用药没有明显效果,则可以考虑用一些传统中药来改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6个月以上的耳鸣反而是主张自己适应、调理,而不是治疗的。

3个月内的耳鸣,急性耳鸣患者,临床多是用些扩血管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必要时可配合高压氧治疗。

3~6个月内,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好,治疗通常是口服药物。

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耳鸣,多无需处理,治疗效果也较差,以适应为主。

中医讲耳鸣:肾气亏虚

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是导致耳鸣的主要原因。这里的肝肾亏虚,主要是指阴虚和精血虚损。

这一现象在40岁左右的壮年人身上十分常见,而且男性多于女性。肝肾亏虚除了会导致耳鸣症状之外,还可以诱发其他症状,比如睡眠质量差、头晕眼花、心烦易怒、头发早白等等……

40岁以上出现这些问题的人,都可以考虑从滋补肝肾的角度入手调理。今天和大家重点介绍的吃两味中药能够针对这个问题:桑葚与何首乌。

中年之后耳鸣心悸:桑葚

桑葚是一种典型的药食同源的食物。临床上,它经常被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它对于人到中年之后出现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有很好疗效。

桑葚除了可以单吃之外,还可以取干品泡水代茶饮。

也可以将新鲜桑葚一千克(干品500克)搅碎取汁,煎熬成稀膏,再加入300克蜂蜜搅拌装在罐子里,放冰箱中备用。每天吃一小勺,一周后就可以感觉到效果。

用桑葚500克泡在1000毫升的米酒中,两个月的时间之后启封,每天晚上喝1小杯,也有不错的调理作用。

三种方法大家选择自己方便操作的就行了。

何首乌:3克打粉

《本草纲目》认为它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不寒不燥,因此同样适合肝肾虚损的人缓解耳鸣、面色萎黄、经常用脑之后头晕脑胀等症状。

何首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将其打粉后,每天用3克以开水冲泡饮用。

注意,这里的何首乌指的是制何首乌,不要用生何首乌。

睡前鸣天鼓,晨起叩天钟

身体没有实症的耳鸣最让人恼火,除了上面这两味药您可以选择方便的方式调理,还可以加上这套理疗动作,有不少朋友每天坚持做鸣天鼓把耳鸣这么治好了,这也是中医自我理疗的一种,很有效果。

1

睡前“鸣天鼓”

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保健养生方法。

图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

功效:治疗耳鸣,开始可以做50次,以后每天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36次,可以预防和治疗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还能帮助睡眠!

2

晨起“叩天钟”

也就是叩齿,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每天早晨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36次,不仅能强健牙齿,对身体其它器官也有很好的锻炼。“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说的就是“叩天钟”。

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摒弃杂念。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可以采用三种方法轻叩、重叩、轻重交替叩。牙齿好者重叩,牙齿不好者宜轻叩或轻重交替叩。

注意事项: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中医认为,肾生骨髓,肾气实则齿更发长。坚持每天叩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一般出现耳鸣都会去医院治疗,如果是器质性病变治得好,但被耳鸣多年的通常都是治疗效果不好、无法得出具体器质性病因的,这种情况大多只能靠自己调理了~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1/0314/770.html



上一篇:保养就是要养着,八种常用中药,这样吃最养生
下一篇:中药喝多久才能“见效”?专家“这么说”,或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