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味“刮痰”的中药通上彻下,排顽痰浊气,值得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痴迷于中药,热衷于岐黄。追寻前人的足迹,探索医药之文明。 一路走来,我发现,在中药的世界里,有太多珍宝。 比如说现在,我想给你介绍一味可以“刮痰”的中药。这就是瓜蒌

痴迷于中药,热衷于岐黄。追寻前人的足迹,探索医药之文明。

一路走来,我发现,在中药的世界里,有太多珍宝。

比如说现在,我想给你介绍一味可以“刮痰”的中药。这就是瓜蒌,也叫作“栝蒌”。

为什么说是“刮痰”呢?

我问你,什么东西需要刮下来?就是这东西洗不掉、擦不掉,用一般的方法奈何不了它。怎么办?只能下狠手、费力气,把它给生生刮下来。

我要说的瓜蒌,就起到这个作用。它把那些难以排解的、顽固地扎根在体内的痰浊,刮下来。

什么是瓜蒌呢?

瓜蒌,其实就是葫芦科植物栝蒌或者双边栝蒌的干燥成熟果实。这东西主要生产在山东、浙江、河南等地。中药饮片瓜蒌,一般是长条形的,有皮,有子。

这味药,性味甘,微苦,寒,入肺经、胃经和大肠经。

它到底是怎么“刮痰”的呢?我给你仔细讲讲。

第一种情形,就是肺燥黏痰。

肺为储痰之器啊。痰浊之邪,最容易存在于我们的肺里。我们的肺,本来是清润的。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肺一旦变得充满了燥热之性,不再濡润了,这个时候,燥热就会灼津成痰。这个痰,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浓,越来越黏,紧紧贴附在我们的肺里。你不刮它,真是下不来了。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痰量少而黏,你总感觉它有,但不容易咳出来。舌头发红,舌面少津,苔黄燥,经常干咳,抑或感觉到烦热、盗汗等等。还有的,会大便干,小便黄,甚至会发生便秘。

这个时候,适合用瓜蒌。因为瓜蒌质润而清,润则治燥,清则化热。用它来对付此等顽痰,是很合适的。

第二种情形,就是痰热之邪。

什么是痰热?这个痰,是容易咳出来的,不像上面那种,根本咳不出来。而且,它量还挺大,色黄,黏稠,给人的感觉恶了吧心的。此类人舌红,苔黄腻,常觉得胸闷,痰的味道是腥臭的,甚至带血丝。此类人也可能大便干结。这就是所谓“痰热内结”。可以说,这种情形是瓜蒌最主要的适应症了,没有之一。古往今来的诸多医家,都用瓜蒌来应对。比如《医方考》里面,就有古方针对此证。

瓜蒌这个时候之所以建功,源于它可以涤痰、清热。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瓜蒌中分离得到的氨基酸有良好的祛痰效果。天门冬氨酸可以促进细胞免疫,有利于减轻炎症,减少分泌物,使得痰液黏稠度下降,进而容易咳出来。这些都是它的现代药理学依据。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瓜蒌可以通便、缓解便秘。这除了和瓜蒌质润有关外,我体会,主要还是得益于它可以通利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啊。肺气失常,大便自然失常。瓜蒌通肺气,自然就通肠腑。所以我说,瓜蒌这味药,是可以通上彻下,排顽痰浊气的药。

说了半天,瓜蒌怎么用啊?其实,用瓜蒌的方剂很多。但对于咱们普通百姓而言,是不方便的。我的建议就是,咱们简简单单,用点瓜蒌,取9克,剪碎,泡沸水代茶饮。可以反复续水。

瓜蒌这味药,古往今来认为无度。现代药理毒理实验,发现其毒性微乎其微,基本可以视为无毒。有极少部分人用瓜蒌,会产生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还有的人会月经过多。瓜蒌注射液静脉滴注,少数人会低血压、胸闷、腹痛、头晕、畏寒、低热。肌肉注射没有不良反应。另外,瓜蒌针对的,只是我上面所说的肺燥、痰热之症。你要是脾肾阳虚,津液无力输布而形成的寒痰、湿痰,就千万不要用瓜蒌,否则就是寒上加寒。尤其是外感风寒之后,咳嗽痰多,你去用瓜蒌了,那就坏了。所以说,中药的应用,是必须谨慎、认真对待的。必要时,要请中药师、中医师为你把关、指导。

瓜蒌内服,药典用量一般不超15克,至少9克。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1/0301/661.html



上一篇:煎中药需要注意的这些事
下一篇:一味中药润肺气、治咳嗽,无论新久咳嗽、寒热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