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中药杂志》栏目设[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数据库[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收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征稿要[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刊物宗[09/01]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药喝多久才“有效”医生终于说出了答案,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中医,身体有不舒服的时候去看中医,这是因为和西医相比,中医虽然见效慢,但是可以直接作用在发病源头,而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很多药食同源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中医,身体有不舒服的时候去看中医,这是因为和西医相比,中医虽然见效慢,但是可以直接作用在发病源头,而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很多药食同源的药材甚至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所以中药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http://p0.qhimg.com/t01b3d0ef1e522664f6.jpg?size=691x367)
不过也有人说了,中药本身味道就不太好,关键效果太慢了,有的时候连着喝几个月也不一定能见到明显的效果。其实中药到底需要喝多长时间不是医生决定的,而是病人自己说了算,中药服用的时间长短和这2点息息相关:第一点、具体的病症
很多人在看中医的时候,医生都会问很多的问题,中间涉及到病程的长短、发病时的症状、平时的个人状态等等,这是因为这些会决定你喝需要喝什么药,需要喝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有些人的症状轻,病程短,症状不复杂,可能服药的时间就会短一些;而那些病症复杂,病情较严重的话,则可能,治疗的时候相对来说就长一些,因此服药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http://p0.qhimg.com/t01a21e7aaad97878c7.jpg?size=789x356)
每个人对于中药的吸收情况都不同,这和个人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对于药物的吸收好,身体代谢能力也不错,这样的服药时间可以相应的缩短;相反如果本身吸收就不好,体质又弱,代谢不动,药物作用发挥的相对较慢,这样的人就适合慢慢的调养,时间就会稍长一些。
不过,中药的效果也会因为熬制方法不同而有差异,熬制中药的方法得当,服用后的中药的药性也会更强,病人的疾病也会好的更快。所以中药的熬制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一、器皿
陶瓷砂锅煎药熬制中药的时候选用陶瓷制的砂锅、瓦罐是最方便实用的。这是因为它们的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另外传热慢、受热匀,不容易糊锅。如果没有砂锅和瓦罐,也可以用不锈钢、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但是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发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http://p0.qhimg.com/t0180784cf7eaf86df3.jpg?size=716x388)
不同性质的药,熬制的时间是不同的。如果是治疗感冒祛风散寒的发散药的话,时间就不能太长,熬到水开了之后滚一会就可以关火了,不然药性就可能散发完了,达不到治疗的最佳效果;要是滋补类强壮身体的中药,熬制过程就要久一些,这是要让药性充分熬制出来,一般是烧开之后转成小火慢慢的熬。
![](http://p0.qhimg.com/t016d8925a9bddec629.jpg?size=650x351)
很多时候我们喝中药的时候,一副要需要熬制三道,有些朋友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熬,其实这是不对的。正确的熬制方法是一次性的熬制三道,然后让它们充分的融合,然后平均分成三次的量,这样操作下来每次的药效都是一样的,效果也会是一样的好。
由此可见,看中医喝中药是有讲究的,听完小编的讲解,您都清楚了吗?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1/022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