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中药杂志》栏目设[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数据库[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收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征稿要[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刊物宗[09/01]
中药方剂漫谈:小建中汤与大建中汤的同与异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仲景中医师承学堂 原创 曹俣 小建中汤 饴糖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 甘草 小建中汤与大建中汤 仲祖立小建中,未用参、术之物以补中,只加饴糖、重用芍药于桂枝汤,酸甘缓中,稍裨中
仲景中医师承学堂
原创 曹俣
小建中汤 饴糖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 甘草
小建中汤与大建中汤
仲祖立小建中,未用参、术之物以补中,只加饴糖、重用芍药于桂枝汤,酸甘缓中,稍裨中土之营气,故名。
米麦本属脾胃之物,而饴糖即为谷麦等所造,甘温柔润,《名医别录》用治虚乏,即辅土之体以宣土之用。其能益脾气而助脾阴,润中焦以缓急止痛,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健脾者,必以甘为主,故仲圣立方凡称建中者,必有饴糖为君,否则不以为名。性凉多汁、味苦微酸之芍药,能收敛正气而益荣,泻木中之火,即《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益气之谓,属补营之首药;桂枝味辛气温,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意,芍药得桂枝,一破阴,一通阳,敛中寓散,辛酸化甘令气平;小建中为诸建中之母,原桂枝汤是芍药佐桂枝,今小建中成桂枝佐芍药,于土中泻木,故倍用芍药伍饴糖,酸得甘助而益阴。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甘性平,含章土德,为五味之长,最治居中之腑藏;大枣味甘多脂、气温而性平,气味俱厚,为脾之果,中不足者,以温充之,形不足者,甘以辅之,脾病最宜食之;生姜味辛、微温,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气分,祛寒发表,解郁调中,生姜得大枣,有厚肠之益。服药后不啜热粥、温覆令发汗者,其意重在心悸中虚,而非在伤寒之表也。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其人平素营血不足,又感受寒邪,脾营虚寒,故腹中急痛,为腹中筋脉不濡而挛痛,所以阳脉涩、阴脉弦。用小建中甘温益营,缓急止痛,若投小建中而腹痛不解,则为木旺土虚,改用小柴胡转枢机,从中州之事,和解表里,提邪外出。
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营血虚,心阴不足,故心悸而烦,仍投小建中。
黄芪饮片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六》:“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劳伤内损,营枯而虚,故病腹里拘急而痛,四肢酸疼,手足烦热。悸,心虚;衄,肝虚;失精,肾虚;咽干口燥,肺虚;此五脏皆虚。而土为万物之母,谓纳谷者昌,盖虚劳不足,必立其中气,中气之立,必以建中。小建中以补虚养血,缓解急迫,如此中气健、化源足,则虚劳诸证自除。
于小建中加黄芪则为黄芪建中汤,主“虚劳里急,诸不足”。里急者乃腹中拘痛,诸不足为阴阳气血皆不足,当有自汗或盗汗、神疲乏力、肢体酸软,及眩、悸、喘、渴等证相因而至。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故充虚塞空、甘温益气之品,黄芪最为有力。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称:“夫劳倦虚劳之症,气血既亏,中外失守,上气不下,下气不上,左不维右,右不维左,得黄芪益气甘温之品,主宰中州,中央旌帜一建,而五方失位之师各就其列。”
《千金翼方》中,黄芪建中汤易黄芪为当归,名当归建中汤,不仅用于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少腹拘急者,但凡腹中急痛而有血虚证,本方皆可。当归味甘气温,辛香而润,香则走脾,能透入中焦营分,为补血之圣药。陈士铎认为:“产后亏损,非君之以当归,则血晕不能除;肝中血燥,当归少用,难以解纷;心中血枯,当归少用,难以润泽;脾中血干,当归少用,难以滋养。是当归必宜多用,而后可以成功也。”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十五》:“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黄疸病总由湿热内蕴而成,其证多小便不利而赤,今小便自利而黄不去,则其黄必色淡气虚,此非有大热,乃土虚而脏色外现之萎黄证。本条辨证之要在于“小便自利”,无论男女,大凡失血、大病后,气血虚损而不能外荣,皆可致此脱血之萎黄,故用小建中入土补中,扶脾以统血,大开生发之源,使气血充盈而溢于外,则萎黄退矣。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二十二》:“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治疗腹痛为小建中所擅长,症见腹痛喜按、心悸虚烦、面色无华等属中焦虚寒、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经脉所致者。元犀按:“妇人腹中痛主以建中汤者,其意在于补中生血,非养血定痛也。盖血无气不生,无气不行,得建中之力,则中气健运,为之生生不息,即有瘀痛者,亦可平之。”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0/1110/511.html
上一篇:中药炮制:煮法的目的
下一篇:农村此野草,是治肝病常用中药,您认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