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国际化发展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9月14日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商务部《中国外资》杂志社、商务部《服务外包》杂志社、南京市商务局联合承办,博思商通作为大会合作单位提

9月14日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商务部《中国外资》杂志社、商务部《服务外包》杂志社、南京市商务局联合承办,博思商通作为大会合作单位提供策划执行服务的“2017全球服务贸易大会”召开,本届大会以大健康产业的医疗服务为重点版块,专门设置了以“国际健康服务与中医药合作发展”为议题的专题论坛,20位国内外嘉宾围绕行业热点发表真知灼见、展开深入交流与探索,共谋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大计。

话题二: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国际化发展

签约仪式:中国南京-西班牙中医药合作中心签约仪式

签约代表:南京秦淮中医院院长薛亮、西班牙中医药文化协会主席叶火青

华通恒智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李琥作为专题对话主持人介绍到:“在我们今天2017全球服务贸易大会的现场,我们即将见证的是南京秦淮中医院与西班牙中医药文化协会进行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的仪式,双方将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共同来创建中国南京-西班牙中医药合作中心,在中药饮片、医疗器械、医疗旅游等方面的应用,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推动中医药的文化,在西班牙的进一步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中国以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为代表的医疗健康服务贸易进程添砖加瓦。”

西班牙中医药文化协会主席叶火青作为演讲嘉宾就西班牙中医药的情况和市场的开拓情况介绍到,西班牙中医药市场逐步形成的原因在于:一是中医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论和多手段的优势特点,是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有利互补;二是西班牙民族文化包容性强,加之近年来中西两国往来密切,政府高层网络、华侨文化、经贸协作等的对接开展,共同促进中医药市场在西班牙形成并逐渐扩大;三是西班牙人对中医药文化很感兴趣。但中医药还面临许多问题:首先是中医药的合法化问题,要从传统中医药自然疗法合法化当中寻找法律依据,开发符合欧洲药典的医药产品,把中医治疗引入西医体系,做到中西医有利结合;二是中医药高级人才缺乏、大型综合性中医技术核心机构缺失;第三是语言问题,在中医传播和就诊中要用好世界性的中医语言,让患者听得明白,医生讲得清楚。最后,海外中医要充分利用好中医药原创性优势,还要充分打好华侨牌。

杨昕、郑荣昌、保罗·莫雷拉、陈玉根、杭琛、拉吉夫·马霍特拉、唐莉莉(从左至右)

利诺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杨昕作为第四场专题对话主持人开场提出对话主题:“今天话题主要是中医药文化如何传承、如何国际化发展,中国中医药如何结合“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怎么去实现,如何去跟国际接轨,让嘉宾做一些分享。”

中宏国际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国际商务副总裁郑荣昌介绍说,90%的英国伦敦中西医结合门诊中心都是针对高端消费者,主要服务于三大人群:妇女不孕症、慢性病和西方疼痛医学,由于很多病人没办法用麻醉药,只能采用针灸或一些中医方式来做,上述三类是一般西医所无法取代的,这些都是未来中医可以走出去、国际化的几个思路。关于中医药国际化部分,以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为例,将来合作建立中草药基地也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包括从研发、人才交流到信息化等。中医药走出去要结合大数据,包括临床、植物学、中医药萃取、中草药成分分析等方面。所以当上升到一定格局高度时,全世界我相信很多人会愿意来把他们更优秀的一些资源跟中国合作。“一带一路”很多沿线国家地区也希望与中国在大健康领域加强合作,他们有很多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可以建中西医结合的这样的国际医院。

葡萄牙国际医疗管理杂志总编保罗·莫雷拉表示,对于中医药来说,如果要全球化,首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需要科学做支撑,以更多科学性、系统化的证明和依据来证明中医药的有效性,进而影响病人、影响公众。第二个建议是要让全球巨头制药公司对中医药打开大门,要进一步提升这些巨头制药公司对中医药的兴趣,包容中药进入到他们的整个制药体系中,这对中医药来说是一个发展契机。第三个建议是,中国政府需要在监管、标准化方面做更多努力,中国政府需要强化游说世卫组织,如果受到世卫组织的认可和推广,对中药来说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中药未来会有巨大的增长,而且有一天有可能会达到跟西药同样的重要地位。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0/0923/380.html



上一篇:夏季养生重在饮食,吃对才能养生!谨记5个饮食要
下一篇:涓涓细流汇成江海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