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中药杂志》栏目设[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数据库[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收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征稿要[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刊物宗[09/01]
中药故事:唯一以皇帝命名的中药--刘寄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避讳是我国历史上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习俗,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如遇应讳的字,不能读本音,要“改读”或“换说”。今天我们为啥突然间说到这个了呢,是
避讳是我国历史上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习俗,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如遇应讳的字,不能读本音,要“改读”或“换说”。今天我们为啥突然间说到这个了呢,是因为要说一个唯一一味以皇帝名字命名的中药--刘寄奴。
刘寄奴
这个皇帝不知道大家是否陌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代晋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或许您了解这个皇帝,但是不知道这味中药,为什么这味中药不避讳还直接用了皇帝的名字呢?
据《南史》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原为东晋大将。
刘裕自小贫穷,祖上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后迁至京口(今江苏镇江)。他曾贩过草鞋,种过地,捕过鱼,以后掌握了东晋的大权,官至相国,封为宋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为宋。
相传,刘裕在称帝以前,有一次率兵出征,消灭了敌军主力以后,追击敌人的残部来到一处茂密的山林。追着追着,军士们忽然鼓噪不前,刘裕上前一看,只见一条水桶般粗的大蛇横在地上,挡住了去路。
刘裕不觉大怒,他弯弓搭箭,一箭正射中蛇身。巨蛇疼痛难当,窜进了密林。刘裕就命令部下继续搜索。
当天晚上,刘裕和他的手下听到山林深处有人在说话。第二天天才放亮,他便叫士兵们上山去看个究竟。士兵们领命上前,见到几个青衣童子在捣药。他们抓住了童子,误以为是奸细便想将其处死。童子伏地求饶道:“我们并不是坏人,只因昨日刘将军射伤了我们的主公,主公实在痛不过,便命我们前来采草药敷伤。”士兵们将此事向刘裕报告。刘裕听了觉得奇怪,便策马上前去查看。不料那些青衣童子竟一个都不见了,地上只留下几束草药。
刘裕心想,不管童子的话是真是假,先把草药带回去再说。
军士将草药带回,捣碎后敷在伤兵身上。伤口居然很快就收了口,结了疤。用这种神奇的草药治伤很快在军中流传开来。由于药草最初是因刘裕射蛇才得到的,因此这草药便被称作“刘寄奴”。一传十,十传百,“刘寄奴”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刘寄奴
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Moore)的全草。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地。均为野生。8~9月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泥土,晒干,切段入药。
性能: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
应用:
1.跌打损伤,肿痛出血。
本品温散善走,能活血散瘀,止痛止血而疗伤。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可单用研末以酒调服;亦可配伍骨碎补、延胡索等,如流伤饮(《伤科秘方》);治创伤出血,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茜草、五倍子等,如止血黑绒絮(《伤科补要》)。
2.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本品辛散苦泄,善于行散,能破血通经,散瘀止痛。治血瘀经闭,可配桃仁、当归、川芎等;治产后瘀滞腹痛,配甘草等份为末,水、酒调服。
3.食积腹痛、赤白痢疾。
本品气味芳香,既能醒脾开胃,又能消食化积,适用于食积不化,腹痛泻痢,可单用煎服,亦可配伍山楂、麦芽、白术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亦可鲜品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
2.《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徵结,止霍乱水泻。”
3.《本草经疏》:“刘寄奴,苦能降下,辛温通行,血得热则行,故能主破血下胀。昔人谓为金疮要药,又治产后余疾,下血止痛者,正以其行血寻迅速故也。”
现代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0/0915/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