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医药写入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以后……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版指南首次纳入了符合证据级别要求的糖尿病与中医药治疗的相关内容。”2018年第一期《中华糖尿病杂志》中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编写说明中,这句话言简意

“本版指南首次纳入了符合证据级别要求的糖尿病与中医药治疗的相关内容。”2018年第一期《中华糖尿病杂志》中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编写说明中,这句话言简意赅,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发布已过半年,此举对于我国学术和临床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首次”背后有哪些故事?记者最近采访了相关专家。

新里程碑

把中医写入西医指南

我国是世界上认识糖尿病最早的国家,《黄帝内经》中就有“消渴”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采用“肾气丸”治疗此病。《指南》指出,近10余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的研究方面逐渐规范化、系统化,研究者分别针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开展了系列循证研究,获得了一些临床证据,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更多选择。

“这是非常重要的带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印记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阎德文如是说。事实上,无论是业内大咖,还是基层大夫,都对中国的糖尿病指南纳入中医药治疗给予肯定。

《指南》提出了四个治疗建议,并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法。这些治疗建议背后有着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河北省人民医院代谢病诊疗中心主任宋光耀介绍,目前进入指南的中药在国际上都有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作支撑。在指南编写中,先是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的相关指南,然后寻找有国际影响的符合指南编写要求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证据,且尽可能使中医药部分的证据达到其他章节的证据水平。

糖尿病治疗

中西医交流愈加频繁

20世纪90年代初,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糖尿病研究室杨叔禹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患者来自台湾,患有糖尿病,血糖很高、睡眠不好、性功能勃起障碍。杨叔禹给患者开出了一张中医处方。患者在胰岛素降糖的同时,坚持服用中药水煎剂。服用中药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回到台湾,杨叔禹一直对其进行随访治疗。

当杨叔禹越发感到中医药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时,其他一些西医同行也意识到,糖尿病患者在西药降血糖的同时辅以中药治疗,具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杨叔禹是中医出身,又学过西医,既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成员,也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成员。作为一个 “两栖者”,他的感受更为深刻。他发现,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中西医彼此眼中的兴趣渐浓。很多西医对中医非常感兴趣,很想知道中医有哪些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也愿意共同挖掘和研究。另外,中医界的大夫也希望和西医经常一起交流,能够提高临床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召开年会,第一次设置了中医药分会场。自此,专家们用两三个小时分享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心得和经验,成了每年年会的惯例。

国家的大政策是有效的助推剂。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是在这一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医药学组成立。作为该想法的提出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认为:“国家有中医法了,而且中医的临床研究方法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方法评判治疗结果,应该有一个平台来扩大国际与国内的交流。”学组成立后,举办的学术会议常常是中西医共同参加。

“随着中医和西医交流越来越多,互相越来越了解,把中医药作为一章放在指南中就顺理成章了。”杨叔禹说。贾伟平也已经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中医研究在科学性、规范性方面已与国际接轨,且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因此,在定指南框架时,她提议把中医药写进去,并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常委会和全委会获得一致通过。

研究中医

国人应走在世界前列

贾伟平说:“现在看来,把中医药治疗内容加入指南的效果还是蛮好的。这说明传统医学只要做得好,具有科学性,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照样可以和西医有同等的交流机会。”宋光耀认为,此事的意义首先是确立了中药在慢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让更多的西医认识到中医在慢病防治中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引导中医更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zonghexinwen/2020/0901/346.html



上一篇:别提好不好吃,鱼腥草有毒吗?
下一篇:佛罗伦萨大学药学专家表示愿加强同中国中医药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