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中药杂志》栏目设[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数据库[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收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征稿要[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刊物宗[09/01]
柴芩承气汤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部分病人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以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部分病人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以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胰腺的出血、坏死、脓肿为特征,目前对其治疗越来越偏重于早期非手术治疗。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中药攻下通腑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显著降低了AP患者的死亡率和手术率。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AP,经历了从辅助治疗到成为主要治疗方法的过程,2009年乐山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性胰腺炎治疗协作中心,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明显,且能缩短疾病恢复时间。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41.4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43.6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1]。诊断为轻型急性胰腺炎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4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禁食、抑酸、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镇痛,依据病情给予营养支持,必要时抗休克治疗)等。
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以柴芩承气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方药:柴胡15g,黄芩15g,枳实15g,厚朴15g,赤芍12g,牡丹皮 12g,延胡索 12g,茵陈 15g,栀子12g,鱼腥草30g,生大黄(后下)15g,芒硝(冲服)20g。加减:热重,加金银花、蒲公英;呕吐重,加姜半夏、竹茹、代赭石;湿热重加金钱草、黄连;严重腹胀,加大腹皮、槟榔、菜菔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出,脉沉细而数,血压下降者,加红参、熟附子、干姜;伤阴者,加生地黄、麦冬、五味子。第1天管喂中药1—4剂,中药100毫升胃管注入,每隔6小时一次;同时用上述中药1—4剂灌肠,中药100毫升保留灌肠,每隔4小时一次,出现腹泻后视病情逐渐减量。
3 疗效评定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血和尿淀粉酶完全恢复正常,B超及CT复查完全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血常规、血和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B超及CT复查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常规、血和尿淀粉酶及B超、CT复查均无改善或加重,及中断治疗或转外科治疗者。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8%,平均住院日13.6天;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0%,平均住院日20.8天。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和平均住院日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5 讨论
中医对AP的认识可以追溯到汉代,认为其属于“腹痛”“结胸”“脾心痛”“黄疸”等范畴,为临床常见之急腹症。急性胰腺炎病位在肝、胆、脾、胃、肠,多由情志不舒、暴饮暴食、胆石、创伤、虫积或感受六淫之邪等因素而致病。病机为各种原因造成肝脾气机郁滞,使脾胃升降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调,湿热阻于中焦而发病[2],证属里实热证。病机演变主要以湿、热、瘀、毒蕴结中焦所致的脾胃升降、肠之传化、肝之疏泄失常为中心。“疾病初期及轻症以邪实为主,阳明腑实、腑气不通、气结血瘀、肝胆湿热为其常见病机;疾病中后期尤其是重症AP可出现热毒炽盛、热扰神明,或热入营血、迫血妄动,水饮内停,甚者气血暴脱等严重情形。其病变以脾胃为主,涉及肝胆胃肠等全身多个脏腑。发病机制为各种病因导致的六腑通降失常,传导失司,腑气不通,里热积聚于里,发病较早阶段多表现为痞、满、燥、实的阳明腑实证。在《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强调,血管活性药物包括活血化瘀中药的应用。
攻下法已成为中医治疗AP的重要治法。然临床运用,或药量太轻,或缺乏配伍,导致疗效降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过30多年的多科协作中西医结合治疗AP的历程,提出疾病的病机演变一般经历气分证、血分证、脏衰期和恢复期[3]。
其指出运用攻下药治疗AP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大黄宜生用,用量宜大。经过实验验证[4]:大黄的泻作用依次是生大黄片>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六腑以通为顺,故以通里攻下为主。
(2)重病重剂,多途径用药,以腹泻为目的。重剂速投,才能取得高效、捷效。第1天管喂中药1~4剂,中药100毫升胃管注入,每隔6小时一次;同时用上述中药1~4剂灌肠,中药100毫升保留灌肠,每隔4小时一次,出现腹泻后视病情逐渐减量。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qikandaodu/2021/032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