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职业院校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中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五千年文明的结晶,然而,今天中医药发展,面临传承创新的问题。同时中医药迎来发展大好时机,将开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1] 四川省作为中医药大省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五千年文明的结晶,然而,今天中医药发展,面临传承创新的问题。同时中医药迎来发展大好时机,将开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1]

四川省作为中医药大省,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博大的中医药文化,为传承中药传统技艺技能和创新发展,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省教师培训项目办公室的支持下,联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以及医药企业成立了四川省职业院校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中药学)。为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促进平台成员进步,推进中药的传承与创新,在平台研修之前开展平台成员需求调研,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研修项目。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成立四川省职业院校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中药学)的初衷是打造一支中药技艺技能传承创新技术骨干队伍,培养一批愿意投身中药、服务地方,立志传承发展中药事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平台研修启动之前,通过调研分析,探讨能够提升平台成员在中药技艺技能方面整体水平的研修项目,同时能够满足平台成员个性需求的研修项目,向打造一支中药技艺技能传承创新技术骨干队伍的目标靠拢。

二、调研方法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中药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平台成员对研修的真实需求,本次平台研修需求调研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文献调查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平台检索相应的文献,分析目前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现状。

问卷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问卷调查表生成二维码、QQ等方式向平台成员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平台成员的研修需求。

三、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两类人群:第一类是省内高职院校中从事中药工作的教师,第二类是医药企业从事中医药工作的技术人员。学历包括博士、硕士、本科,职称覆盖教授、副教授、讲师,年龄从29岁至43岁,主要是中青年教师,大部分平台成员毕业于中医药院校,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从事中药工作多年,是省内职业院校中药专业的骨干。

四、调研内容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技艺技能传承与创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平台成员对职教理念、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改科研能力提升、课程建设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中药核心技能提升的需求情况;平台成员认为适合自己的研修形式;平台成员希望通过研修获得哪些物化成果;平台成员承担研修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文献查阅结果分析

当前,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遇到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西律中”,中药西管,以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药,[1]西药的评价体系是针对单一化学成分为主的药用形式制定的,把成分复杂的中药纳入西药的质量评价体系是难以得到全面评价的[2]。中医药治理体系的不健全、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薄弱、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等都遏制了中药的传承与创新。[3]对于该如何传承创新,振兴中药,业界人士认为传承优秀中药文化是基础,必须加强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是根本途径,更离不开现代化管理创新。[4]

(二)对研修内容需求分析

据调查统计分析,有83.33%的平台成员希望通过研修能够提升自己的中药传统技能。

充分突出了多数中药技术人员的传统技艺技能还不够扎实,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水平。中药传统技艺技能包括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调剂等等,每一个板块都熟悉的老师很少,每一板块都精通的老师更少,对中药技艺技能的传承非常欠缺。

有61.11%的平台成员希望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提升。本省职业院校的中药专业大多是近几年新开设的专业,教师队伍大多数是引进的应届毕业生,缺乏一线实践经验,更缺乏教学经验,自身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累积,但是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一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55.56%的平台成员希望通过研修可以提升自己的课程建设能力。职业院校中药专业课程特色不鲜明,开设的中药专业课大多数是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很少有自己的特色课程,也没有突出职业院校重技能学习的特点,所以课程建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qikandaodu/2021/0224/632.html



上一篇:中西医联合治疗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相
下一篇:定心丸真的存在吗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