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服用汤药还是自己煎的好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人们失去了耐心,守在炉子边煎中药成为一种过去式。如今在很多大医院里,医生开出的中药大多由煎药室代劳,省时省力,方便了病人,但是,由于是机器煎煮,

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人们失去了耐心,守在炉子边煎中药成为一种过去式。如今在很多大医院里,医生开出的中药大多由煎药室代劳,省时省力,方便了病人,但是,由于是机器煎煮,几服药一股脑倒进去,高压煎煮,速度快了,包装整齐,携带也方便了,可药液明显稀薄了,而且有些中药的特殊煎法,比如先煎、后下、包煎等等也无法进行,因而效果大打折扣。

事实上,中药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疗的适应症和效果就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所以,中药一定要自己煎。那么,中药该如何正确煎服呢?

煎药的用器:以砂锅最佳,陶制瓦罐、搪瓷器、铝锅亦可,忌用铁器。

煎药的用水量:煎药的用水量根据药物的量、吸水量及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可加水至高出药物一寸(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2或1/3),太少会限制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太多会影响药物的浓度,并且煎出药液太多病人难以服下。煎煮前最好将药材浸泡10~20分钟,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药物的煎煮时间:煎煮汤药一般在未沸前用武火(大火),待煮沸后用文火(小火),以免水分迅速蒸发影响药物有效成分浸出。煎药过程中应随时搅动。

第一煎以100~200毫升为宜,两煎所得的总量为200~300毫升。服药有困难者,可酌量减少。

有些药物需要特殊的煎煮及服用方法,在药方中医生都会注明,前者如先煎、包煎、后下药、溶化(烊化)、另煎,后者如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用法,一定要问清医生或药师,选用正确的煎煮及服用方法,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

服药时间:病在上者,如眼病、咽喉病,宜饭后服药;病在下者,如肝、肾病,宜饭前服。补益药宜饭前服,发散药宜饭后服。驱虫药、攻下药宜清晨空腹服,治疟药宜寒战前二小时服,镇静安神药、缓泻药宜睡前服,调经药一般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急病服药时间不拘。

服药的温度:一般情况,汤药均可温服,以寒药治热证时,可以凉服,反之,以热药治寒证时,可以热服。但在真热假寒证或真寒假热证服药反吐的情况下,可以用“反佐法”,即寒药热服,热药冷服。

服药次数与服药量:一般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小儿酌情增减。在紧急情况下可采用一次顿服法。如遇特殊情况,也可一日服两剂或多剂,以增强药效。对呕吐病人可采用少量多次服,或稍加姜汁同服或冷服,以免服药后吐出。小儿可采用频服法,咽喉疾患宜频频含咽。

当然,煎药机代煎和颗粒剂冲服方便携带和服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饮片的应用,是好事,但从重视疗效角度出发,诊治疑难病症和急危重症时最好还是选择自煎中药为好。

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人们失去了耐心,守在炉子边煎中药成为一种过去式。如今在很多大医院里,医生开出的中药大多由煎药室代劳,省时省力,方便了病人,但是,由于是机器煎煮,几服药一股脑倒进去,高压煎煮,速度快了,包装整齐,携带也方便了,可药液明显稀薄了,而且有些中药的特殊煎法,比如先煎、后下、包煎等等也无法进行,因而效果大打折扣。

事实上,中药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疗的适应症和效果就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所以,中药一定要自己煎。那么,中药该如何正确煎服呢?

煎药的用器:以砂锅最佳,陶制瓦罐、搪瓷器、铝锅亦可,忌用铁器。

煎药的用水量:煎药的用水量根据药物的量、吸水量及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可加水至高出药物一寸(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2或1/3),太少会限制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太多会影响药物的浓度,并且煎出药液太多病人难以服下。煎煮前最好将药材浸泡10~20分钟,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药物的煎煮时间:煎煮汤药一般在未沸前用武火(大火),待煮沸后用文火(小火),以免水分迅速蒸发影响药物有效成分浸出。煎药过程中应随时搅动。

第一煎以100~200毫升为宜,两煎所得的总量为200~300毫升。服药有困难者,可酌量减少。

有些药物需要特殊的煎煮及服用方法,在药方中医生都会注明,前者如先煎、包煎、后下药、溶化(烊化)、另煎,后者如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用法,一定要问清医生或药师,选用正确的煎煮及服用方法,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qikandaodu/2021/0128/593.html



上一篇:天宝壮阳酒 一种纯中药酿制的男人圣酒
下一篇:论述中药生物转化的方法学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 |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药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药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