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收稿方[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数据库[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栏目设[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刊物宗[09/01]
- · 《中国中药杂志》征稿要[09/01]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欧洲中药禁令对华影响不大 “中国中药出口额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继加拿大卫生部在年初警告公众不要购买和服用多款含有超标汞、铅等重金属的中成药之后,8月20日,英国药品管理局(下称“英国药管局”)也在其官网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中
继加拿大卫生部在年初警告公众不要购买和服用多款含有超标汞、铅等重金属的中成药之后,8月20日,英国药品管理局(下称“英国药管局”)也在其官网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中药毒性风险。
据当地媒体报道,英国药管局正在酝酿一项中成药进口禁令,即从明年初起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销售。
为什么传统中药走出国门的道路会如此艰辛?
出口 受阻缘于西方人对中药有误解
“所有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严格审批上市的中药,无论是中药材、中药饮片还是中成药,它们都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王炼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无论是销往国内还是出口海外的中成药,都是符合国家药监标准,在质量上都是有保障的。”
至于为什么传统中药在海外频以质量安全等问题为由遭遇警告和封杀,王炼表示,这是由于国外对中药的检测标准与国内不同所致。
“中药大部分提取于天然、野生的动物、植物或矿物,它们之中既包括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也难免有一些会对人体产生损害的物质。” 王炼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绝大部分中药都是靠组方、配伍来服用的,单独一味中药里或含有毒成分,因此不能单独服用,需要和其他中药搭配,从而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曹洪欣则以朱砂为例做出解释。“有些国家质疑我们的中药含汞,这实际上是把汞和朱砂混为一谈了。”他指出,朱砂是汞的化合物,它与汞不是一个概念,中药里不能含汞,但可以有朱砂。
“几千年来,在中国的本草书和药典中都公认朱砂具有安神、明目的作用。同仁堂的一些经典药方里也含有朱砂,而且这个含量是在国家药典安全用量范围内的。”曹洪欣说。
“欧美国家认为中药是食品而非药品,他们认为中药理所应当是无毒无害的,可以随意服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副主任于志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实际上中药和西药一样,都是药品,都需要遵医嘱服用,盲目服用会对身体有害。”
除了要逐步解决西方国家对于中药的误解之外,王炼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为了推动中医药更加顺利地走向海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将在中药标准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尽早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医药的标准。
欧洲禁令影响不大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英国封杀中药的举措只不过是拉开了欧洲国家停销中成药的序幕而已。
“欧盟在2004年颁布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规定,药企若能提供至少30年的药用历史以及其在欧盟地区不少于15年的使用历史,就可以通过注册并以药品身份登陆欧盟市场。”刘张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英国药管局日前的表态其实针对的是所有没通过注册的植物药,而并非完全针对中成药。” 不过刘张林同时指出,“由于目前中国企业没有一家通过这项注册,所以未来其他欧盟国家对中成药禁销也将是大势所趋。”
刘张林表示,没有中国企业通过注册的主要原因是:中成药在欧洲的市场规模有限,企业申请动力不足。
由于英国等欧洲国家对中药的封杀,当地对中药的刚需或只能通过走私来满足。CFP
刘张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想要通过这项注册,药企至少需要花费几百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费,而且药品必须符合当地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刘张林告诉记者,这几百万元的花费只是可以预估到的最少费用。如果药品符合当地管理规范就不会产生其他费用,但是对于成分复杂的中成药来说,很可能会出现不符合当地标准的情况,那么药企如果想做出相应调整,所花费的金额就将很难估算。
刘张林表示,我国中成药对欧美国家的出口占比本来就很小,所以药企花大价钱去欧盟国家注册的动力就显得不足。他告诉记者,实际上英国禁售中成药的这一指令对我国中药实际出口额的影响并不大。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我国中药上市公司的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整体较低,大概不到10%,而且主要销售市场是在亚洲,因此英国的禁令对中国药企的净利影响不会很大。”
但郭凡礼同时指出,如果其他欧美国家跟风禁售中药,将不利于中国药企的海外市场发展。
在于志斌看来,尽管欧洲国家并非中药出口大户,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对中成药存在刚需,因此英国药管局对中成药的禁令,反而容易导致走私中药的现象出现。“这些国家有不少人还是很认可中药的,虽然国家不再允许进口,他们还是会想办法走私。在我看来,这项禁令可能会更加不利于英国政府对中成药市场的监管。”
2012年中国大陆中成药出口市场占比统计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中药出口额绝不仅占全球5%
有媒体报道称,我国中药出口额目前仅占世界中药市场的3%到5%,这一数字甚至还比不上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对此,于志斌对《中国经济周刊》明确回应:“首先我完全没有听说过世界卫生组织有过这样一项统计,另外我认为这个统计本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zzzz.cn/qikandaodu/2020/0901/337.html
上一篇:卫药春秋(8)
下一篇:中国—东盟背景下提升我国中药在越南市场竞争